舟过谢潭三首·其二

舟过谢潭三首·其二朗读

夹江百里没人家,最苦江流曲更斜。

岭草已青今岁叶,岸芦犹白去年花。

舟过谢潭三首·其二创作背景

  孝宗淳熙七年(1180年),诗人从家乡吉州(今江西吉水县)赴提举广东常平茶盐任,在溯赣江途中经谢潭。诗人叹其江山画卷,天赐风光,故作《舟过谢潭》组诗。

参考资料:

1、乐云主编.唐宋诗鉴赏全典:崇文书局,2011.11:第1086页

  写荒江舟行所见草青芦白的景象。起两句写夹江百里的荒寂与江流的弯曲。赣江上游,地当大庾岭北,相当荒僻,“百里没人家”的情景自是纪实。正因为荒寂无人,江流又弯弯曲曲,就更感到寂寞难耐,故说“最苦”。三四两句,转写寂寞旅程中所偶然发现的两种异时而并存的自然景象:“岭草已青今岁叶,岸芦犹白去年花。”诗人这次南行,是在春天。山岭上朝阳的一面,今年春天的草叶已经返青泛绿,而近岸的水边,芦苇还残留着去年秋天开的白花。春草秋芦,异时而生,在通常的概念与印象中,是不可能同时出现在一个地方、一个画面上的。但大自然中却真实存在这种新故相映的景物。诗人敏锐地发现了,并感受到大自然毕竟丰富多彩,于是将它们毫不费力地描绘出来,不加任何说明,因为它们本身就含有无限的诗趣。

杨万里

杨万里,字廷秀,号诚斋,男,汉族。吉州吉水(今江西省吉水县)人。南宋杰出诗人,与尤袤、范成大、陆游合称南宋“中兴四大诗人”、“南宋四大家”。 ...

杨万里朗读
()

猜你喜欢

王丹桂

泉石清幽,好个真游地。香风散、彩云呈瑞。日暖天和,更时有珍禽戏。嘉致。总妆点、山家况味。外景充盈,内景还相契。丹炉畔、虎龙交会。女姹婴娇,频劝我、倾金液。沈醉。但高卧、晴霞影里。

()

高阁都将万象收,凭栏睇望兴何悠。

张郎遯世谁家谷,孙子成仙何处洲。

()

太上屈尊抟众杯,岂能尽破恣狂诡。芸芸手足美头颅,何爱造之何怒毁。

()

大梁城东云出雷,捩风拖雨故徘徊。黄鹂坐树深无语,紫燕衔泥阻未回。

即恐孝娥为早冢,不闻神女傍阳台。火云西日垂垂暮,屋隙愁看返照来。

()

夕阳逢一雨,夜木洗清阴。露气竹窗静,秋光云月深。
煎尝灵药味,话及故山心。得意两不寐,微风生玉琴。

()

昔我之来柳依依,今我之别山川落叶声离离。停杯抚剑不能别,此别不饮将何如。

长鱼横盘尾如帚,六龙行炙膳夫手。我自长歌子有酒,男儿快意三百杯。

()